冬病夏治,顾名思义,就是在夏季治疗冬季的疾病,那么,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么?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呢?
冬病夏治,相信大家都听说过,一些冬季高发疾病在夏季会有所缓解,而我们可以趁这个时候调理冬季的相关疾病,那么,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呢? 
一、什么是冬病夏治?冬病夏治的原理:
所谓“冬病夏治”,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因感受寒冷而导致病情发作或加重的疾病,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,采用适当的调治和补养的方法,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一种反季节的自然疗法。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一颗明珠,它起源于“天人合一”的医学理论和“春夏养阳”的养生法则。
正确合理的冬病夏治,应该是选择夏令“三伏天”全年气温最高、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,机体各种机能条达、经络通畅之时,正是扶正培本、滋养阳气、去除寒气的有利时机。此时予以积极调养,培本以扶助正气,使患者的阳气充实,正气旺盛,抵抗力增强,使“正气内存,邪不可干”,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。
冬病夏治不仅仅是贴膏药,该法还应该包括运用具有补益调养作用的中药内服(汤剂、中成药、膏方等)、食疗药膳、艾灸药浴等等。
冬病夏治疗法具有明显的季节性,即选择冬天易发或加重的病症,在夏令三伏天进行调治。因寒冷刺激而诱发或加重的病症,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阻塞性肺气肿、慢性鼻炎、慢性胃炎、痛经、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、慢性骨关节病等。
二、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?
1、风湿类疾病
适合冬病夏治的有:类风湿性关节炎、风湿性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,冬季受寒时加重,病情不断反复及加重。
风湿骨关节病,在中医统称“痹症”。《黄帝内经》云,“风寒湿三气杂至,合而为痹也”,意思是寒冷、潮湿、季节气候变化,都会引起风湿类疾病发作或加重。夏天阳热之气,对风湿类疾病有一定缓解作用,因此,这时冬病夏治,配合辛温之药以治疗,效果最佳。
2、胃肠道疾病
适合冬病夏治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:慢性胃炎、功能性消化不良、慢性结肠炎等。
明代中医学家张景岳说,“三焦痛症因寒者十居八九”。他认为,寒则凝、温则通,胃脘痛虚寒症为多,治疗宜温通调补。虚寒性胃痛和腹泻病人容易在冬季因受寒而发作。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看,人在夏季其实脾胃很容易虚弱,如果贪食冷饮,常待在空调房,会损伤脾胃。
因此,脾胃虚寒的人如果吃寒凉的东西,容易腹痛腹泻。这类人群,即便在夏季,清晨或夜里温度较低时,也应及时加衣避免受凉感冒,尤其不要把空调温度开得太低。
平时怕冷、口淡不想喝水、冬天四肢冰凉、胃口不好、常感疲倦无力,容易腹泻的,多数为脾胃虚寒之人。
脾胃虚寒类胃病,用针灸、穴位敷贴治疗,可激发正气,缓解疼痛,并减少来年冬季的发作。
3、呼吸道疾病
适合冬病夏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:支气管炎、哮喘、鼻炎、咽炎、扁桃体炎、反复呼吸道感染、肺气肿等。
中医认为”肺主皮毛“。皮肤属肺所主,也属于广义的呼吸系统。也就是说,吃冰冷的东西或衣服穿少了,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。同样的道理,一些长期慢性咳嗽、咳痰、喘息等症状,遇冷或冬天容易发作。“肺为娇脏”,不耐寒热,易为邪侵,尤以小儿、老人最易受邪。从肺辨治,根据病情,每个人敷贴选取的穴位各有不同。比如,小儿哮喘重在治脾,老人哮喘重在治肾。主要选大椎、肺俞、膏肓、心俞、肾俞、命门、定喘等穴位贴敷治疗,以皮肤发红,出现似痱子大小的水泡为度。
穴位敷贴治哮喘类疾病的膏药,主要采用白芥子、肉桂、细辛、生姜汁等天然中药。
4、过敏性疾病
适合冬病夏治的有:过敏性鼻炎。
过敏性鼻炎,中医叫“鼻鼽”,冬春二季比较容易发作。过敏性鼻炎在夏季往往处于缓解期,夏季是人阳气最旺盛之时,同时也到了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。因此过敏性鼻炎在夏季可以选择穴位敷贴治疗,就是通常所说的三伏贴。
三伏天在相关穴位用温热、补虚药物敷贴治疗,能补益脾肺,调节脏腑,刺激经络,改善体质,提高人体免疫力,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。
用针灸来冬病夏治,可以提高人体免疫能力。从根本上改善过敏性鼻炎、慢性鼻窦炎等疾病的症状,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咨询电话:61220808
地址:诸城市棉织街44号
|